材质稻草
加工方式可定制
发货方式送货上门
储存方式干燥
产地原阳县
生产厂家稻夫草编制品厂
包装方式无
发热量零
是否染色否
是否进口否
水分低
加工方式机械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,稻夫草苫制品厂始终以做好产品的质量,做好对客户的供货服务和其他服务,来达到对客户的需求满足。在 经营中稻夫草苫制品厂本着诚信经营,互惠互利,对代理经销商做到保护好销售利润,及时做好供货及货源的储备服务,并为代理销售商提 供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开发新客户指南的帮助。对客户做到服务好每一位客户,并提供行业中优惠的价格及充足的货源储备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。
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齐务村一家草制品加工点,在4米多高的稻草垛旁,五六个村民在织苫机的一端摊匀稻草,另一端就“吐”出了草苫。“苫子只要织出来,就不愁销路。几天前我就和叶县、鲁山的大棚种植户电话联系过了,只要咱这里有货,他们就过来拉走。”加工点主人刘迎旭说。
据了解,今年像刘迎旭这样收集稻草搞草制品加工的在曹镇乡不在少数。曹镇乡近两万亩的稻田每年可产生上千万公斤稻草,由于免耕、小麦撒播等原因,大量的稻草难以还田,这给秸秆禁烧工作增加了难度。
近年来,曹镇乡党委、乡想方设法为稻草找“出路”。乡里优惠政策,鼓励和扶持稻农发展草制品生产,将遍地的稻草转化为产品销售出去。缺少场地的,乡里协调解决场地;发展资金不足,就帮助解决资金问题。同时还对草制品加工业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,使加工户产前、产中、产后信息透明,实现了草制品加工产前有订单、生产有动力、产品有销路。
近年来,该乡17个种植水稻的行政村,村村都有草制品加工厂、点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该乡的草制品加工厂点已发展到近20家,生产出的的草制品种类、型号达18种,产品多销往周边县、市、区,每年可增加收入700万元。
今年55岁的王庆和,是红星农场职工。十几年来,他打草苫子累计实现纯收入60多万元,为国家缴纳税金5万元,安排了20多人就业,不但走上了致富路,还让小小的草苫子走出**,今年3月份,他的两万片草苫子卖到了俄罗斯。
1995年,王庆和夫妻双双下岗,靠打工维持生活。在砖厂打工时,他发现草苫子的用量非常大。他想,打草苫子成本低,利润高,家里人又能吃苦,非常适合自己家的实际状况。1995年秋,他带领老婆孩子开始打草编织,当年手编生产3000片,获利3000元。
1998年,他开始扩大生产规模,购买了一台四轮车,并雇用20名工人,年产草苫子1万片,获纯利1.5万元。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,他又投资20万元,购进了两台前后驱动的大四轮车、两台跃进牌汽车和三台草编机,现在年产量达到18万片,可获纯利15万元,产品销售到省内的6个县市、区 ,还远销到俄罗斯。别看小小的草苫子不起眼,也要经历市场风险。前几年,由于市场供大于求,王庆和不得不赊销给用户,致使6万多元产品款无法要回。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对雇用的工人从不赊欠工资,至今已发放工资60万元,解决了一些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。如今,王庆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,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,两个儿子和他一起经营草编业。今年,他准备购买一台牧草割草机,继续扩大经营规模,增加经营项目,安排更多的人就业。
点“草”成金不是梦,归昌草编有“钱”景。在盛产“姜湖”贡米的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,昔日烧锅冒烟、沤肥不烂的废弃稻草,在巧手农民的创意下,变成了草绳、草苫、草包片、草编工艺品等,成了发家致富的“金条”,久负盛名的“优质水稻之乡”也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“草编之乡”。
日前,记者来到地处归昌乡道西村的郯城绿保草制品厂,一辆大货车正在装载压缩好的硬如砖石的草块。加工车间内,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将稻草放进机器内,按动电钮开关,几分钟的时间,一捆草块就压缩完成了。据介绍,该草制品厂生产的稻草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甘肃酒泉、内蒙古包头及济南、日照等钢铁企业,不仅使当地的稻草得到有效利用,同时安置了2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,人均月工资5000至6000元。
“以前,除了烧水做饭,就是喂牲口,多余的稻草没法处理,只好被焚烧,既污染了环境,也埋下了火灾隐患。如今,一亩地的稻草经过加工能卖六七百元,谁还愿意把稻草焚烧了呢?”在道西村,村党组织郁宝银谈起草绳加工时滔滔不绝,“现在,我们村从事草绳加工的有120余户,每人每天能收入80至100元。”
在归昌乡归四村的一家草编工艺品购销点,几位农家妇女聚在一起,发挥心灵手巧的优势,用一根稻草拉动了经济。她们积极采取“量身定做”、“合同订单”、“线上线下互动”等经营措施扩大市场营销途径。通过手工编织成的“馒头筐”“鸟窝”“狗窝”等环保工艺品,成为国内外大中城市消费者的“货”。
“吃过早饭,把该洗的碗筷、衣服清洗完,就开始编织‘鸽子窝’,能编四五十个,收入五六十元,很轻松。”该乡马王村65岁农家妇女张瑞侠说。
据了解,作为“姜湖贡米”的故乡,归昌乡年种植水稻面积达5.6万亩,有丰富的稻草资源。该乡自1995年引进3台草苫机制作草制品至今,已拥有草苫机、草绳机、草包片机3000余台,生产出来的草苫、草绳、草包片等广泛用于果树、蔬菜类等物品的保暖、储存、运输等,产品远销陕西、山西和本省的寿光、东营等地。草编行业也带动了专一销售草编机代理商2家,吸收当地农民工5000余人就业,年创产值超过亿元。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问题,而且让贫困人口靠编织实现了“致富梦”。
在草制品发展过程中,该乡从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入手,先后在东樊、归二、玉庙、陈庄等村设置了10余处草制品加工购销网点,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标准、统一购销。此外,他们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,与全国10多个蔬菜生产地、20多个城市联姻,实行定量生产、来样加工等多种营销方式,将农民群众加工的草制品直接运送给客户,从而拓宽了草制品的销售渠道,促进了农民增收。
如今,一踏进归昌乡的各个村庄院落,到处都是编织草苫、草绳、草包片和草编工艺品的忙碌景象。
“近年来,我们乡立足‘水稻’优势,依托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村强县示范项目,发展水稻全系列产业,做足水稻加工、稻虾、稻鸭生态共育、草编工艺品等特色文章,群众收入大幅提升,幸福感、满意度不断增强,大大促进了乡村振兴步伐。”归昌乡党委副、乡长王传海说。
“过去织一条草苫才6元钱,现在加工是20多元钱。俺光给乡亲们加工草苫下来能收入几百元,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”11月4日,汝南县古塔街道十里铺村民陈彦利高兴地说。
陈彦利是个致富能人,这几年他看到附近的村民都依靠发展温棚蔬菜致富,但是保温用的草苫消耗的比较多,群众为了更换损坏的草苫要跑到外地购买,很不方便,他就萌生了购买编织机械编织草苫的想法。今年他购回1台编织机械,不几天就赚回了成本,还盈利了近万元,引来几多位村民向他“取经”搞起了草苫编织生意。
据悉,古塔街道万亩温棚基地有温棚4000余座,每年从事草苫加工创收的农户有10余户。仅此一项,从业者收入就达万元以上,不起眼的稻草如今铺就了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黄金路”。
稻夫草苫制品厂拥有完整、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,稻夫草苫制品厂的诚信、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。欢迎各界朋友莅临稻夫草 袋制品厂参观、和业务洽谈!
http://www.daofuchang.com